排酸肉与鲜肉的区别_排酸肉和鲜肉的区别是什么?
动物死后机体内因生化作用产生乳酸,若不及时经过充分的冷却处理,则积聚在肌肉组织中的乳酸会损害肉的品质。排酸肉是在严格控制0~4℃、相对湿度90%的冷藏条件下,放置8~24小时,使屠宰后的毁碧动物胴体迅御余弯速冷却,肉类中的酶发生反应,将部分蛋白质分解成氨镇闷基酸,同时排空血液及占体重18%~20%的体液,从而减少了有害物质的含量,食用更安全。其肉质柔软有弹性,好熟易烂,口感细腻,味道鲜美。
1、"排酸肉"严格来讲应该叫"冷鲜肉"或"冷却排酸肉",与备蔽"排除肉中酸性物质、激素和废物等有毒物质"无关。真正的排酸肉是在畜品屠宰后,及时进行冷却,使肉的温度在24个小时内降到0~4摄氏度,此后的一系列冷却过程始终保持这个温度。
这样做能够抑制大多数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,并锋埋分解一部分蛋白质为氨基酸,使肉的纤维和结缔组织变得松弛。因为经历了较为充分(24-48个小时)的低温解僵和成熟过程,排酸肉的肉质松软,水分充足,在制作成熟后,肉汤呈透明状且富有肉鲜味。
2、"普通鲜肉"也称为"热鲜肉",是指新宰杀的鲜肉,没有经过降温处理,猪肉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僵直期,肉质因肌纤维收缩而变得僵硬银滚蚂,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。所以,这类肉即使利用上等烹调技法,味道也没有排酸肉鲜美,而且肉质坚韧,不易煮烂,汤汁浑浊,烹调时间也长于排酸肉。
如果清炖这种热鲜肉,就最好先做焯烫处理,冷水下锅,焯烫时间也要短,去掉血水即可。或者可以将刚刚屠宰的鲜肉放入冰箱冷藏室(0-4摄氏度),自行进行24小时的低温解僵和成熟阶段。这样再烹调,肉的口感、味道和营养价值更好。
3、"冷冻肉"是指宰杀后的牲畜肉,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下速冻。冷冻肉几乎无细菌生长,可较长时间保存。冷冻会造成肌细胞破损,从而使解冻时肉汁大量流失,营养成分减少,风味会发生不同程度改变。冷冻肉的肌红蛋白被氧化,肉体表面由色泽鲜明逐渐变为暗褐色。
排酸肉准确地说,应叫做"冷却排酸肉"。是现代肉品卫生学及营养学所提倡的一种肉品后成熟工艺。早在六十年代,发达国家即开始了对排酸肉的研究与推广,如今,排酸肉在发达国几乎达到了100%的市场占有率。
动物被宰杀后,肌肉组织转化成适宜食用的肉要经历一定的变化,包括肉的僵直、解僵和成熟等。举个例子来说:动物死后机体内因生化作用产生乳酸,若不及时经过充分的冷却处理,则积聚在肌肉组织中的乳酸会损害改首哪肉的品芹宴质。
与凌晨宰杀、清早上市的热鲜肉相比,排酸在冷却温度(0-4)下放置12-24小时,使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,肉毒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再分泌毒素,肉中的酶发生作用,将部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,同时排空血液及占体重18-20%的体液,从而减少了有害物质的含量,确保了肉类的安全卫生;与冷冻肉相比,排酸肉由于经历了较为充分的解僵过程,其肉质柔软有弹性、好熟易烂、口感细腻、味道鲜美,且营核码养价值较高。